不怪大家想太多,电热水器漏电的事件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例,实在是人心惶惶。
2024年4月20日,由网佛教文化、十愿网主办,雪窦山佛教协会、雪窦山资圣禅寺承办的2024网佛教·十愿通讯员雪窦山交流营在中国佛教五大名山、弥勒菩萨根本道场雪窦寺开营,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89个佛道教机构的100位营员参加了本次交流活动。成都市昭觉寺罗乾江长个人作业获得了评委老师的好评,他作为一个寺院传媒运营新人,一直处于迷茫期,却在此次雪窦山通讯员交流营中找到了破解迷茫的那道光。
文/罗乾江
在当下这个信息化、数字化,甚至AI遍地的时代,佛教如何突破传统框架,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成为寺院的难点。而作为寺院传媒运营新人的我,一直处于迷茫期,对寺院传播找不到着力点,那些以前习惯的传播方式,都不能用,所以走出寺院,学习新东西,了解新思想,新政策,甚至新事物,去寻找我的那道光。
2024年4月在雪窦山,由网主办的十愿网通讯员交流营中,来自四川大学的吴教授给我们分享的《媒体传播技术如何塑造宗教表达》成为了我的这道光,吴教授说到中国有十亿网民,互联网普及率接近百分之八十,难道作为佛教传播者,不应该以这部分人能够接受并理解的方式向他们弘法吗?那么什么是他们理解的方式,我们又如何出圈呢?
什么是佛教媒体人
作为佛教媒体人,我们弘扬佛法最好的途径就是媒体。在当下这个由90后、00后主导的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为了适应这一时代特征,我们的传播方式亟需与时俱进,不在局限于印刷经书,而是纸媒网媒和自媒体多重传播,在推广佛法的过程中,我们应避免使用过于晦涩难懂的表达,以免让受众感到困惑和疏远。相反,我们应选用通俗易懂的言辞,确保用户能够轻松理解,让用户能够自行传播,能够主动分享,才能让更多人接触佛法,了解寺院。
只有让用户能有真正能看见看懂的佛法,他们才会对佛教文化产生兴趣,进而有机会关注寺院,参与佛教活动。而用户的关注,则是我们传播佛法的关键一步。通过用户的关注和参与,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广佛教文化,让更多的人受益。
只有以用户听得懂的方式弘扬佛法,才能让媒体宣传成为用户的一道光。
信息时代,佛教如何出圈
今年关于寺院,有几个事件非常火爆,小学生开始盘串了;文殊院的十八籽刷爆成都人的朋友圈,人手必备;雍和宫香灰手串卖到只能停售。这些现象背后,其实隐藏着佛教在互联网时代出圈的底层逻辑。
首先,无论是十八籽手串还是香灰手串,它们都有一种美好的寓意。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而这些佛教用品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其次,这些佛教用品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信息时代,社交媒体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重要平台。当一些佛教用品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上被大量转发和分享时,它们就迅速引发了公众的关注和讨论。这种口碑效应使得佛教用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进而带动了佛教文化的传播。
最重要的还有单价很低,在现如今经济形势都不好的情况下,要让用户有一个很低的门槛,他都不用伸手就能够着显得很重要。
然而,佛教在信息时代出圈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由于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佛教文化的传播容易受到误解和歪曲。另一方面,过度商业化和娱乐化的倾向也可能损害佛教文化的纯粹性和庄严性。佛教在出圈的过程中也需要保持警惕和自省,确保自身文化的纯粹性和价值观的传承。
信息时代为佛教的出圈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通过独特的文化内涵、社交媒体的传播以及线上线下的互动模式股票杠杆平台排行,佛教文化得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