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显示,嘉诚转债信用级别为“AA-”,债券期限6年(第一年0.30%、第二年0.40%、第三年0.80%、第四年1.50%、第五年2.00%、第六年3.00%。),对应正股名嘉诚国际,正股最新价为15.61元,转股开始日为2023年3月7日,转股价为22.9元。
资料显示,欧22转债信用级别为“AA”,债券期限6年(第一年 0.30%、第二年 0.50%、第三年 1.00%、第四年 1.50%、第五年 1.80%、第六年 2.00%。),对应正股名欧派家居,正股最新价为44.08元,转股开始日为2023年2月13日,转股价为120.95元。
白酒消费不振,公募基金出现集体减持现象,不过仍有人坚守。
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已陆续有基金逐步开始减持白酒,进入二季度,“茅五洋泸汾”等白酒股均被公募基金明显地减持。
其中,二季度,持有贵州茅台(600519)的基金较一季的1514家减少了252家,持有股份数量则减少了584.53万元,减幅6.77%。
持有山西汾酒(600809)的基金由一季报的400只下降到了283只,持有股份数量也减少至12849.14万股,环比减少了1591.71万股,减幅11.02%。
持有五粮液(000858)的基金583只,较一季的793只减少了210只,基金持仓合计36613.65万股,环比减持3488.1万股,减幅8.7%。
持有泸州老窖(000568)的基金较上一季度减少了221只,基金持有股份数量合计为21396.82万股,被减持了3298.58万股。实际上,泸州老窖已连续3个季度被基金减持,2024年一季度减幅7.73%。
持有洋河股份的基金从一季度的70只降至53只,持股数量则减持52.4万股至11472.18万股。值得一提的是,洋河股份已连续9个季度被公募基金减持。2024年一季度,减幅达13.62%
除上述五家头部白酒外,古井贡酒(000596)、今世缘(603369)、舍得酒业(600702)、水井坊(600779)、迎驾贡酒(603198)、酒鬼酒(000799)、金种子酒(600199)、金徽酒(603919)等白酒股也被不同程度减持。
其中,水井坊和酒鬼酒连续两个季度被减持幅度都超过了70%。不仅如此,港交所上市白酒股珍酒李渡(6979.HK)二季度被减持幅度超过95%。
此外,一季度,老白干酒(600559)在一季度曾被基金大幅减持了47.71%的持仓,天佑德酒(002646)被减持幅度更是高达98.97%,口子窖被减持幅度15.75%。
观察多位知名基金经理对贵州茅台等白酒股的持有和减持情况,似乎出现了分化现象。
其中银华基金的焦巍管理的银华富裕主题在二季度减持了贵州茅台,该股目前已退出了其前十大重仓股,
银华基金的基金经理李晓星也减持了贵州茅台,贵州茅台同样于二季度退出了他管理的银华心佳两年持有期的前十大重仓股之列,
2024年上半年,飞天茅台散装价格跌破2100元,贵州茅台估计大幅下挫13.22%,并一度触及1410.10元的年内新低。
东吴证券研报中指出,5月以来飞天茅台酒批价持续快速下跌,引发集中关注和较大担忧,市场对公司能否采取有效稳价举措信心不足,对中长期需求的稳定性信心不足。
焦巍认为,对于以高端白酒为代表的消费升级行业,在过去多年成为高 ROE、高毛利率、高护城河的商业模式的代表。然而毋庸讳言,当前正处于一轮新的经济大转型的关口,这些成功的商业模式都在面临着外部和自身的同时挑战。在一定程度上,过去越高的毛利率和定价权,就越容易受到新一轮经济模式下的冲击和质疑。在这种背景下,可能估值的调整就先行于盈利本身。
李晓星也表示,消费行业,春节旺季之后,需求疲软的压力依然存在,今年展现出淡季更淡的状态。行业竞争加剧,企业加速分化,大部分行业和公司业绩环比都有走弱的迹象,市场预期进一步向下修正。但由于5-6月消费板块的快速下跌,估值处于过去5年的最低分位。
在多名基金纷纷减持撤出白酒之际,知名基金经理张坤选择继续坚守白酒。截至二季度末,他管理的近400亿元规模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持有的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股份数量不变,同时小幅加仓了山西汾酒。其前十大重仓中,五粮液、贵州茅台、泸州老窖、洋河股份、山西汾酒位居其中。
张坤在二季报中称:“考虑居民消费在经济中的占比,由于经济发展带来老百姓生活水平越来越好进而带来的投资机会,仍然是股票市场长期最有前景的富矿之一。当下市场由于悲观预期把一些优质公司交易在了私有化都能算清楚账的估值(市盈率、市值/自由现金流)水平。我们认为此时此刻最重要的是耐心,优质企业的长期回报预期是很可观的。”
截至二季度末,1262只公募基金合计持有贵州茅台(600519)8075.92万股,持股总市值达到1182.09亿元,在公募重仓股中,仍居第一。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原标题:白酒二季度遭遇公募基金减持成都股票配资,中长期投资者仍在坚守
]article_adlist-->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